“最强大脑”入住南平人才公寓!走到这儿,没准迎面就是博士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原标题:“最强大脑”入住南平人才公寓!走到这儿,没准迎面就是博士
2017年5月份,南平市出台《关于加强南平市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》及6份配套文件,内容涵盖创新人才工作领导、管理体制和人才引进、激励、培育、保障等方面,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“组合拳”,进一步优化“引育留用”全链条人才生态,吸引人才聚集南平。
引进人才,还要留住人才
为此,我市实施人才“安居工程”,提供多种人才住房保障形式。这不,年初以来,延平区八仙佳苑7号、9号楼的南平市人才公寓迎来了首批25户的入住者,他们来自政府、医疗、教育、企业等部门行业,其中有博士5名、硕士20名,他们大部分毕业于国内“985”“ 211”的名校,还有两名是毕业于世界名校的“海归”。
▲人才公寓里迎来新入住者
一位八仙佳苑的居民幽默地说,这里或许是南平市硕士博士密度较大的小区了,走在小区的广场上没准就会遇到一位博士。
春节前的一天,人才公寓博士选调生潘吉英家中笑语萦绕,一派热闹。人才公寓在家的10多人正举办节前聚会活动。
▲每逢假期,人才公寓里总是其乐融融,大家一起包饺子聚餐。
在南平市文联工作的潘吉英将一家人都“引入”了南平,潘吉英高兴地说,现在南平市人才政策真是暖心,不仅给我们个人优厚的待遇,还尽力帮助解决住房、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。
▲潘吉英(右一)博士举家迁入南平,她的丈夫林剑峰(左)指导孩子画画。
像潘吉英这样举家迁入南平工作的还有三户人家,杨小丹研究生毕业于福州大学设计专业,本科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美专业,她放弃了一所高校的教职到南平一中任教,在海关系统工作的丈夫也即将被调入南平海关,小夫妻俩都是冲着南平市的人才好政策来的。
▲公寓里的年轻人爱上了武夷岩茶,他们常聚在一起以茶会友、交流情感。
南平市正在成为人才集聚的洼地
人才成长的福地
人才公寓更是人才福地的一个缩影
安居才能乐业,乐业才能创业,在人才公寓入住者中,医疗、教育、建设方面的人才占八成以上,入住人才们之间的互动产生出知识“溢出效应”。
▲人才公寓里每月都召开读书会。
思想碰撞
四名在南平一中任教的教师都是硕士研究生,来自国内不同高校,经过不同本硕专业的学习深造,给他们之间的交流带来了许多新思路。罗海彬是语文教师,本科阶段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新闻专业,他和同行交流后一致认为,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的一种趋势,今后有机会在高中阶段也可开展小记者等活动,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。
▲入住公寓的南平一中教师们经常聚在一起备课,总有聊不完的教育话题。
人才稀客
人才公寓的“稀客”当属一批工科专业的硕士博士们,他们分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天津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知名专业,目前都在我市的建设集团、武夷集团、土地发展集团等国企工作。初来乍到,他们很快就融入了武夷新区建设项目的一线,不少人每周都奔波于武夷新区与南平市之间,周末才难得回公寓。
▲留学归国的温根深(左)和吴沁云在南平市属的两家国企就职,他们正相互交流工作心得。
人才引得进、干得好、留得住,发展环境尤为重要。南平市聚焦人才关心的住房问题,实施人才“安居工程”,按照人才层次类别,分别提供人才公寓、租房补贴、人才奖励房和购房补助等4类人才住房保障形式,并相应建立高层次人才子女入(转)学、随迁配偶就业、医疗保障等制度,解决人才后顾之忧。
▲周末时间,公寓的住户们都会一起锻炼身体,打打羽毛球、跑跑步。
据悉,南平市本级首批50套人才公寓已实现“拎包入住”,第二批35套人才公寓正在装修,符合条件的人才可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楼人才服务窗口直接申报。
根据《南平市人才住房保障暂行办法》:
●人才公寓租赁对象为2017年1月1日起到我市就(创)业,且在工作地无住房的全日制及以上高校毕业生;
●人才公寓免收租金,租住者每人每月缴纳物业费100元(含物业费、网络费),水电费自行缴纳;
●人才公寓实行一年一租,租期最长不超过3年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